10月26日,由天津市机器人学会、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医院管理处、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主办的“具身智能医工交叉论坛暨天津市机器人学会‘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召开。大会论坛聚焦具身智能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临床应用、搭建医工协同平台,并完成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活动吸引了多家高校与医院专家参会,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高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天津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刘景泰教授以视频形式致辞、秘书长邓三鹏教授现场致辞。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医院管理处王转运副处长主持。


方勇纯教授强调,机器人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医疗服务模式革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高度重视智能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交叉领域研究,将持续加强与机器人学会、医疗单位合作,攻关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高明书记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南开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期许天津市人民医院与南开大学共建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交叉研究中心,共同聚焦临床真需求、真问题,开展协同攻关,产出具身智能医工交叉重大成果。刘景泰教授在视频致辞中期待专委会聚焦人民健康重大需求,打造医工融合温暖之家,架构医工交叉连接桥梁,树立科技创新示范标杆,切实推动在津高校学者、临床专家和企业代表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构建研发到应用的闭环生态。邓三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专委会对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的组织保障作用,并将全力推动机器人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赋能和落地转化。
随后,大会完成了机器人与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选举。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磊教授当选专委会主任委员。
在具身智能医工交叉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分享。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磊教授以“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与展望”为题,介绍了“AI+医疗”的前沿进展以及AI在机器人围术期的应用与成效,梳理了AI+手术机器人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河北工业大学刘卫朋教授以“显微内窥手术导航方法与系统研发”为题,阐述了显微内窥手术导航技术在临床胸外科和神经外科诊疗的临床需求,并展示了团队在机器人手术过程中的智能规划、精准导航与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突出进展。天津大学史超阳教授以“从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到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为题,介绍了面向自然腔道的柔性连续体式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和面向显微外科手术的串并联混联式手术机器人系统,展示了适应多类型腔道特点的连续体结构与手术器械模块化设计技术进展。天津理工大学刘振忠教授以“神经外科精准操作手术机器人”为题,介绍了团队研制的人机协作神经外科精准操作手术机器人系统,展示了术区状态精确感知、术中智能导航规划以及高精度人机协作控制等技术进展。南开大学张雪波教授以“智能医学影像机器人关键技术”为题,梳理分析了当前超声、X光、CT和DSA等医学影像临床模式的痛点问题,介绍了团队在自主超声扫查机器人和复合放射影像机器人两方面取得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并展示了相关的示范应用与成效。
据悉,此次论坛暨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推动具身智能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加强医工交叉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需求,必须依托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临床医学模式的创新,加强高校、医院、企业的联合攻关,才能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