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育人实践,鼓励广大南开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增强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全年,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全年自选时间开展实践。其中2025年暑期为集中实践期。2025年8月31日前结项的实践项目(以在系统上提交反馈材料为准)可参加2025年各级实践评优,2025年8月31日(含)以后结项的实践项目可参加2026年各级实践评优。
三、主要内容
(一)“厚植爱国情怀”铸魂育人专项实践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解码“爱国主义精神”,讲好“爱国主义故事”,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向榜样学习,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组织师生赴党史上的重要会议场所、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和革命圣地等,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革,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是寻访南开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地点等,通过史料整理、实地调研、口述访谈等形式,深入挖掘并学习南开的爱国事迹与办学故事。结合新时代青年视角,在实践中感悟南开百年“爱国奋斗”的育人传统和办学理念,重温先辈奋斗历程,深刻体悟南开精神的时代价值。实践团队需确保挖掘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推动校史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三是聚焦新时代爱国主义楷模,组织师生深入学习爱国楷模的先进事迹。通过专题研讨、事迹宣讲、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师生以楷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师生以楷模精神为指引,立足专业所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展现青春担当。
(二)“深化纪律教育”作风建设专项实践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将作风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实地调研学习。组织师生参观纪律教育红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参访调研,通过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纪律建设史回顾、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实地感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百年历程。教育引导师生了解廉洁文化,树立廉洁光荣、贪腐可耻的思想意识,增强对纪律要求和廉洁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自觉。
二是主题宣传实践。组建宣传小组,深入学校周边社区、中小学、企业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精心制作宣讲微课,涵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典型案例警示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践行要点;通过互动活动、案例讲解等方式,将严肃的纪律要求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给群众,推动纪律意识深入人心。
三是追寻总理足迹,通过探访各地周恩来精神纪念馆、专题展览馆、周恩来故居等,全面学习周恩来精神和其严守党规党纪的事迹。并将实践中的所学所感所悟以文章、视频、宣讲课程等形式多角度呈现,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和解读宣传好“恩来精神”,同时推动纪律教育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将纪律规矩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
(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建功专项实践
组织师生在亲身观察与调研中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与经验,明晰现代化建设需求,找准专业知识与建设需求的契合点,切实发挥专业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改革前沿等基层一线,综合运用实践走访、成果观摩、产业调研等方式开展专题研究。在实地调研期间,实践团队要与调研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深层发展逻辑,梳理总结各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与经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托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中的经验与问题,帮助当地梳理经验、解决问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结合“扬帆计划”“立公计划”等政务实践项目,鼓励学生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要求学生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协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深入体验和感受基层工作,从而坚定职业信仰和职业选择,增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能力与本领。
(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创新专项实践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师生要进一步围绕国家要求,立足京津冀地区发展实际,以实际行动将促进三地协同发展引向深入。
一是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师生深入调研。梳理总结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经验,主动与当地政府、社区、园区、企事业单位对接,通过实地参访、座谈交流、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寻找问题症结,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形成详细的访谈记录和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南开智慧和南开力量。
二是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结合地区发展特色,开展专项实践。推动实践团队与当地示范性基地、重点实验室、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产业园区、环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所长,以实际行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献力。
三是开展“新时代·实践行”天津专项社会实践,要求团队固定在天津市的一个实践基地开展常态化实践活动不少于10次。主动与基地所在乡镇、街道干部沟通,共同制定实践计划,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层宣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法治思想实践等五个方面内容在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五)“参与全球治理”文明交流互鉴专项实践
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师生主动投身全球治理实践,拓展跨区域协作能力。通过系统化实践项目,引导师生在多边合作机制中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展现南开师生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一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专项内容,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多元化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发展成就,增进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解与认识,实践团队需结合专业特长,向世界传播和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并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为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南开智慧。
二是持续推动“我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专项实践计划,支持中外学生联合组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进其对中国文明、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生活的感知和认同,同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眼中的中国与世界,增进中国对外国民众的吸引力,促进越来越多外国人从看见中国到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三是继续开展“让世界听见南开”专项实践计划。推动中华文化、南开精神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同时通过技术手段与大众传媒活化校史精髓,展现中华文明与南开品格,将南开推向世界,制作专题视频,记录活动过程和成果,扩大南开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六)“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课程思政建设“双百”行动专项实践
引导师生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科专业带入实践中思考,紧扣课程建设“主战场”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牵引,立足各学科特色开展实践攻关,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扎根祖国大地,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同时对优秀案例进行资源转化,积极用实践成果反哺课堂教学,形成具有南开特色的课程思政创新范式。实践团队要围绕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课程思政建设“双百”实践主题,服务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专项实践活动,将实践过程及成果制作为视频,最终反哺课堂,创新课程思政建设。
四、工作流程
(一)立项申报(6月2日前)
1.请同学们围绕上述专题组建“师生同行”实践团队,尤其鼓励开展基于“师生四同”立项课题的实践项目,各实践团队均须有指导教师,鼓励指导教师与学生随行开展实践。
2.立项申报面向我校全体在读学生,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组别,以全部队员中的最高学历者作为团队分组的依据,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自由组队,团队成员均须为南开大学在读学生。
3.实践须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报名(个人挂职锻炼项目除外),原则上每个团队规模为5—10人。各实践团队学生负责人需要登录南开大学社会实践管理平台http://shsj.nankai.edu.cn/(以下简称平台,平台使用方式见附件1)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分团委审核通过立项申请信息后,可借助平台招募队员或导入队员信息,团队负责人确认队员信息后,提交至分团委进行审核。
4.鼓励各单位组织实践队赴已建成的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社会实践基地和南开书屋接续开展专项实践活动。
5.不同项目的内容相似程度不得超过50%,其中项目名称、主题、团队负责人、社会实践报告不得相同,团队线上人员不得超过20%。
(二)立项审核(6月15日前)
1.以分团委为单位,组织实践团队立项评审。学生签字后的社会实践安全承诺书(附件2)由实践队指导单位自行留存。
2.分团委在平台上对立项团队有关材料(含新建实践基地、南开书屋申报材料)完成审核。如学生前往实践地需要介绍信,可参考社会实践专用介绍信模板(附件5)由各分团委开具并盖章。后期评优等工作以平台信息为准,不得使用纸质版替换修改;分团委应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细致审核,对实践时长申请进行严格测算。原则上任一实践项目时长不超过两周,每半天时长不超过四小时。
(三)活动开展阶段(根据各队申报时间按时开展)
各实践团队须按计划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平台上传实践反馈材料,各单位需在开学两周内依据《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公能”学分认定实施办法》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相关认定。此外,新建南开书屋的实践队需填写反馈,新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队需填写反馈并上传南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附件6);维护已建成南开书屋或运维已建成实践基地的实践队需填写维护日志或运维日志。
(四)结项考评阶段(9月至10月)
2025年结项考评阶段将对8月31日前已完成的实践项目进行评审,确定2025年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和个人。8月31日后结项的团队和个人可参加2026年“师生同行”社会实践评优。
本年度社会实践考评环节将重点考虑指导教师随队实践情况、实践团队参与课题立项情况及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等。
团 委
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