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月系列阅读】公安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哈密支队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民族团结花盛开

        新疆伊吾县下马崖乡常住人口773人,其中汉族55人,维吾尔族718人,属于民汉杂居、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边境乡。这里民风纯朴,治安稳定,汉族与维吾尔族群众团结和睦,水乳交融,全乡经济快速发展。探寻下马崖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源,人们会对下马崖边防派出所的帮助赞不绝口。自从1964年下马崖组建边防派出所后,一代代边防官兵用“真心、真情、真爱”呵护民族团结,守护群众安宁。人们说,下马崖能发展,边防派出所功不可没。在助推下马崖发展过程中,下马崖所积累了诸多荣誉。它连续4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7年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2次被公安部政治部表彰为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先进集体,连续9年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荣誉面前,下马崖边防派出所不骄不躁,主动传承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继续开展亲民、爱民、为民实践活动,不断赋予民族团结进步新内涵,成为驻地永不凋谢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扶贫攻坚让群众富起来

  下马崖乡由于信息闭塞、交通通讯不畅、生产力落后,一度使这个远离城币的小乡成为昔日贫困县中最贫困的地方。如何让驻地群众摆脱贫困,尽快走上富裕路,成为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官兵心头的一件大事。

  “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边防派出所的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这句话成了51岁的亚亚·帕子力的“口头禅”。亚亚·帕子力一家6口2002年还挤在两间破土坏房子里,生活十分贫困。刚从警校毕业分配到下马崖所工作的刘登州入户走访中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所党支部汇报,在全所官兵共同努力下,刘登州经常带着战友帮亚亚·帕子力种麦子、种棉花、种哈密瓜,出资为亚亚·帕子力购买了一辆农用车,亚亚·帕子力一边跑运输,一边搞种植、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大儿子和大女儿在城里上班,小儿子开出租车,小女儿在鸟鲁木齐上大学,家里农用车、轿车、拖拉机、摩托车一应俱全,还开了商店、饭馆,每年纯收入五六万。

  在下马崖乡,在下马崖所官兵帮助下富起来的人还很多。

  克依木·伊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会成为打工队伍里的佼佼者。在2008年以前,他从未离开过家,一家人靠着政府发放的扶贫款救济金过日子。2008年下马崖边防派出所与乡党委政府共同成立了“劳务输出协会”,官兵在工作之余到群众家中做宣传,鼓励大伙外出务工挣钱。并用“走出下马崖,把钱挣回来;走出下马崖,生活富起来”的口号宣传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克依木·伊相在官兵们的宣传动员下,和同乡65名少数民族农牧民第一次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官兵们还为克依木·伊相在内的17名特困群众每人资助了110元的车费,赠送了途中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两个月之后,这批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六万多元。克依木·伊相当年被伊吾县评为“劳务输出先进个人”。他激动地说:“是边防派出所帮助我找到了致富路,过去,我最关心的是政府什么时候发放扶贫款、救济金,而现在我最感兴趣的却是干什么可以挣钱,到哪里可以多挣钱”。

  为让下马崖人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官兵们早出晚归,同乡领导整天奔波与辖区群众中,同群众一道查找治贫的原因,寻求致富的“金钥匙”。2007年,为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下马崖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洋葱基地,发展绿色食品”的思路。但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阿迪里坚决不相信,“我们下马崖世代都种麦子,这几年才开始种瓜,洋葱只是一种调味品。”农民怎么也不相信种洋葱就能致富。为说服群众,派出所投资11000元,制作了5000件洋葱外售包装箱,并承诺种洋葱造成的所有损失由派出所来承担。在官兵们的宣传动员下,50多户群众抱着试试看的思想扩大了洋葱种植规模,没想到当年就创收10多万元,还有不少外地客商一专门来下马崖定购洋葱。尝到甜头的农牧民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一部分人瞅准了大棚种植,派出所的教导员王利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哈密地区正在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的有利时机,带领警官巴哈德尔和一名村干部,不辞辛苦连续十多天穿梭在对口帮扶企业间,终于协调3家企业投资60000余元,为村民修建20座拱形温室大棚,派出所官兵放弃休息时间,为修建大棚搬运砖石3万块,运送沙料10余吨。促成10户建有“新型节能温室大棚”的群众与5家饭馆、5家矿点业主签订了供需协议,每年为群众增收2.5万元左右。

  俗话说:“治贫先治愚。”为让更多的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致富,下马崖所利用村里的党员电教室开办致富夜校,聘请县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邻近乡镇的科技致富能手来现场授课。传授致富信息和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群众的增收本领。同时,为群众开放了派出所的图书阅览室,印制了《聚焦下马崖小报》,开通了“爱民之声广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2008年4月,还主动协凋哈密地区科技培训中心,在下马崖乡开办了厨师技能、民族刺绣、民族手工艺品、围墙砌筑等四类培训班,130多名群众参加培训,拿到了打开增收致富大门的钥匙。在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几代官兵的努力下。几年前还是伊吾县最贫困乡之一的下马崖,目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伊吾县7个乡镇中已越居第二。

  关爱群众传播党的温暖

  访民情、知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是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实施爱民固边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下马崖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派出所官兵的身影,他们被贫困农牧民称为比亲人还亲的人。

  2006年1月19日凌晨3点,劳累了一天的官兵们正在睡梦中,突然一声刺耳的电话声震醒官兵,抓起电话只听到一个急切的声音,是尤库日买里村牧民阿不都热依木·克然木家的自来水管道突然爆裂,卧室和菜窖已被水淹没,部分地面已出现塌陷,如不及时排水,将导致房屋倒塌。5名官兵不到5分钟就赶到他家。1月份正值隆冬季节,加上又是凌晨,一阵寒风袭来,尤其是手和脚被冻的麻木,5名官兵不顾天寒地冻,咬紧牙关用脸盆和水桶把积水舀干,又用十字镐破冰挖开1.8米深的管道,补上缺口,直到天亮,他们终于排除了险情。

  2007年7月巧日,是整个哈密地区所有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由于连降暴雨,发生了150年不遇的特大山洪,7个区县13个乡镇出现重大险情。傍晚时分,下马崖乡尤库日买里村出现洪水,全村99户450多人受到威胁,大雨导致电路、通信全部中断,正在着急官兵之时,只见一名十二三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头发凌乱、衣裳尽湿、两眼惊恐的跑到派出所,哭泣的喊到:“叔叔、叔叔,快救救我爸爸、妈妈吧”。值班员将这位小姑娘领到值班室后,一边安慰她一边了解情况,原来,小姑娘的爸妈被洪水围困在家中。派出所官兵紧急出动,冲过洪水汇成的“河流”,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姑娘的爸爸和妈妈。19日深夜,“警民连心坝”多处坝体出现管涌、渗漏,危及下马崖乡七百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派出所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大堤。洪水造成供电中断,乡里一片漆黑,家住尤库日买里村的70岁维吾尔族老人纳斯尔,得知官兵在大坝抗洪的消息后,手持一盏破旧马灯,在风雨中颤颤微微地走了三公里路,来到随时会出现险情的大堤上,为官兵照明。漆黑的深夜里,这盏马灯不只是照亮着抗洪大堤上边防官兵的身影,而是代表所有下马崖百姓对边防官兵的一份敬意和爱戴。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也和官兵们一起,肩并肩地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抵御洪水的战斗中。

  洪灾过后,伊吾县委、县政府结合灾后重建,决定拨款370万元进行整乡搬迁,拆除农牧民原来住的土房子,修建抗震安居房。一项利民惠民的事情却有人不愿意接受,官兵们走村入户开始做农牧民的思想工作,并掰着手指为他们算帐,一套30平方米的住宅、外带80平方米的院墙,自己只要出资3000元就可以拥有,在派出所的动员下农牧民高高兴兴地开始搬迁了。

  然而,围院墙的砖要从二百三十多公里之外的哈密去拉,光运费一项农牧民都难以承受。派出所将此事反映给哈密边防支队后,支队很快做出决定,免费为每家运砖。88户共计84万块砖从三月份拉到了五月初,派出所的官兵帮助卸砖、码砖整整忙了两个多月。光运费一项,支队就支出14万元。

  现在走进下马崖,低矮的土坏房子再也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坐落有序的红砖房、平坦宽阔的柏油路,排列整齐的绿化带、绿荫葱葱的“公安边防林”,处处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爱民固边战略带的丰硕成果。

  这只是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官兵真情爱民的一个缩影。四十多年来,官兵们视驻地为故乡,把百姓当父母,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爱民赞歌。

  十三岁的吴婷不会忘记,是派出所的叔叔点亮了她的心灵之灯?003年的一天,一位小姑娘站在下马崖乡小学的门口,眼巴巴地往里面张望,恰好被路过的巴哈德尔警官看到了,小姑娘叫吴婷,和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祖孙俩没有生活来源,饥一顿饱一顿的度日。7岁的小吴婷看到同龄的孩子都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她是多么渴望能和他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可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她只能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渴望,默默的守在学校门口掉眼泪。巴哈德尔立即向所领导作了汇报,派出所党支部研究决定,官兵们一起出资帮助吴婷走进校园。

  如今已经十三岁的吴婷在派出所的资助下今年将小学毕业,她在日记中写到:“我决不会忘记边防派出所叔叔们的期望和关心,刻苦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像他们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近几年来,下马崖派出所已资助13名学生完成学业,8名已走上工作岗位。

  军民情是鱼水情,更是血肉情。依塔尔古丽·艾则孜也不会忘记,是派出所官兵救了自己4岁儿子的命。2008年12月,儿子努尔扎提.吾守尔左肾衰竭、右肾结核,需要立即做手术,可家里拿不出手术费,看着孩子挣扎在生死线上,依塔尔古丽·艾则孜的心都碎了,整天以泪洗面。派出所官兵得知后,发动官兵和辖区群众捐款10000余元,并会同伊吾县“三进”工作组联系到伊吾县团委、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多家单位为努尔扎提·吾守尔募捐到2-000余元,还联系车辆把努尔扎提·吾守尔及时送往鸟鲁木齐手术,孩子得救了。

  群众有什么困难,派出所官兵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马崖乡部分困难家庭由于经济收入微薄、劳动力紧缺,连每人最基本的50元“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费都无力承担。派出所便开展了“对口帮困”活动,由每位警官承担所属责任区的2名贫困户,帮助其交纳基本费用,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难题。仅近3年,派出所就为患病群众捐款64000余元。

  忠实履职守护群众平安

  下马崖边防派出所辖区内戈壁平坦、人烟稀少,各种分裂、反渗透、反走私的任务全部落在派出所官兵的肩上,辖区连续45年无内潜外逃事件,27年无刑事案件,3年零发案本身就是个奇迹。

  记得有一次,一外地走私团伙带着2辆满载酒精、羊皮的车辆。企图利用下马崖地广人稀的地理优势,向蒙古走私,他们精心策划,昼伏夜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刚进入下马崖辖区,就被护边员发现,及时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官兵立即出动在距界标11公里处成功截拦走私团伙,缴获酒精53桶约16吨,羊皮930张。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走私车辆2辆。

  2005年3月2日,尤库日买里村村民艾里·伊买尔在放羊时拾获1枚军用手榴弹,迅速交于派出所,及时消除了不安全隐患。

  2008年4月11日清晨,住在离派出所一公里之外的农民玉努斯带了一个人来派出所,原来是前一天晚上这个人搭乘着附近的矿车。在玉努斯家门口下了车。一位陌生人突然深夜下车,他自己都不知往那里去,这引起了玉努斯的警惕,他和这位陌生人聊着,把他迎进了自己的家里,让他吃饭,心想先稳住他,翌日他就把这位陌生人带进了派出所。经过了解,这位陌生人自称是南疆伽师县人,民警通过网上查找当地确有其人,因没有证件而劝其返回。同年8月,正值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安静的下马崖乡突然来了十多维吾尔族群众,他们的穿戴、口音与当地人有异样,这立即引起了群众的警觉,一时间许多人迅速向派出所反映这一情况。经过了解,这十多个人是南疆阿图什来下马崖打工的。

  这就是下马崖乡群众所说的“我们就是派出所的哨兵”。

  派出所官兵对驻地群众无私的付出,换来了驻地群众真情的回报,许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维护稳定的工作中。多年来,下马崖乡的群众只要发现敌社情,不管刮风下雪,山高路遥,是昼是夜,都会骑马甚至步行前来报案。辖区所有跑班车和跑运输的驾驶员都主动承担起派出所的“流动信息员”,只要拉回1个陌生人,都会先到派出所登记。凡是外来登记的人员,派出所都要赠送一张警民联系卡,卡上印有派出所电话、警官的手机号码,注意事项、求助方式等,如遇到困难都能及时从卡上获得求助信息。

  在长期的维稳工作中,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把有限的警力管控扩展为无限的民力防范,建立了“以十户联防为主的治安防控网;重点部位、人员集中场所治安管控网;乡政府、企事业单位、边防连队和派出所共同参与的治安联防网”。每月召开一次治保会议,向治保成员汇报工作,通报、研究、分析辖区治安情况,并对治保人员进行培训。

  春种秋收农忙季节,在下马崖乡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支支带红袖标的老人、妇女巡逻队,这就是下马崖边防派出所远近闻名的“夕阳红护院报警队”。农忙时,辖区的青壮年都下地干活,派出所的官兵也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一边帮助群众打瓜沟、铺薄膜、干农活,一边开展法律宣传,辖区老人、妇女便主动承担起辖区的治安维护任务。今年76岁的阿孜古丽大娘就是“夕阳红护院报警队”倡导人,她说:“下马崖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帮助我们发展生产,让我们的生活富起来了。不管老百姓有什么困难,他们都帮助解决,给我们做了那么的好事,他们常年远离妻儿家人,在这里保护下马崖人的安全,我们更应该主动维护家乡的稳定,守护边境、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今天的下马崖已经形成了“人人是卫士、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处处有防范、警民联手保平安”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平安稳定、人民安乐和谐的新气象,这正是渴望稳定、盼望发展、求富心切的下马崖人给不法分子布下的天罗地网。正如83岁的伊斯马依力.托合提老人所说:“只要在下马崖发现可疑人员,绝对不会让他溜走,只要出现犯罪分子,绝对会将他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