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前沿》第一讲预告及课程说明

《信息科学前沿》第一讲预告及课程说明


《信息科学前沿》课程说明


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成果已经融入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科学前沿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前沿技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动向,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课程的具体形式是由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或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分别介绍各自最新的科研进展,或者学科前沿的动向,让学生对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学院的具体科研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以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立的认识。


考核方式


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期末提交读书报告,按照讲座的主题任选五次讲座,篇幅要求每篇2000字。需附含本人讲座现场照片,文件命名规则: 学号+姓名+讲座名称。期末班长统一收齐交给研究生办公室或助教。

【信息科学前沿】第一讲预告

讲座题目:基于细胞内应变评估的机器人化核移植操作

主 讲 人:刘曜玮

主讲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化微纳操作技术,在机器人和微纳操作领域发表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包括Engineering封面论文、IEEE TASE年度最佳论文、IEEE TIM等,获评天津市第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天津市重点项目等。

讲座概要:

体细胞核移植,又称克隆,在基因治疗、器官移植、动物育种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核移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操作过程,因其操作过程会对细胞造成巨大伤害,通常只有不到2%的重构胚能够发育成克隆动物,低成功率已成为限制核移植应用的主要原因。本讲座将介绍机器人化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重点讲解以细胞内应变为评价指标,优化微纳操作技术,提升操作后的细胞发育能力,提高核移植成功率。


时间: 109日晚上18:30-20:00

地点: 5C420

方式:线下授课,欢迎研究生们参与交流!

                                                                                                   人工智能学院

                                                                                                  教学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