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11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各种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和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博士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或解决重要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 智能机器人技术 
- 多智能体系统 
- 无线传感技术 
- 网络机器人系统 
- 先进机器人系统 
- 信息系统自动化 
- 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 
- 智能预测控制与非线性鲁棒控制 
- 混沌系统与复杂动态网络 
-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优化 
- 现代物流系统优化技术 
- 物流时空模拟 
- 微纳米技术 
- 虚拟现实技术 
- MEMS设计与制造 
- 微移动系统控制算法 
- 微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在通信和生物工程中的运用 
- 模式识别理论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13学分包括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9学分,选修课4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4-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 类 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学 分 | 授课 学期 | 授课方式 | 开课 单位 代码 | 
  
   | 必 修 课 | 90000001 | 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测试系统 | 16 | 1 | 1 | 网上自学 | 190 | 
  
   | 900111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90 | 2 | 1、2 | 讲授 | 100 | 
  
   | 90011203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科) | 54 | 2 | 2 | 讲授 | 120 | 
  
   | 03211601 | 控制科学专题研究报告(1) | 32 | 1 | 2 | 报告讨论 | 032 | 
  
   | 03211602 | 控制科学专题研究报告(2) | 32 | 1 | 3 | 报告讨论 | 032 | 
  
   | 03212106 | 运筹学与最优化 | 48 | 3 | 2 | 讲授 | 032 | 
  
   | 选     修     课 | 
 | 第二外国语 | 
 | 2 | 1、2 | 讲授 | 100 | 
  
   | 03212104 | 模糊系统与控制 | 32 | 2 | 2 | 讲授 | 032 | 
  
   | 03212603 | 智能预测控制 | 32 | 2 | 1 | 讲授 | 032 | 
  
   | 03212604 | 微操作与虚拟现实 | 32 | 2 | 1 | 讲授讨论 | 032 | 
  
   | 03212105 | 随机过程 | 48 | 3 | 2 | 讲授 | 032 | 
  
   | 03212102 |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讨论班(1) | 32 | 1 | 1 | 讨论班 | 032 | 
  
   | 03212103 | 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讨论班(2) | 32 | 1 | 2 | 讨论班 | 032 | 
  
   | 03212608 | 供应链建模与物流分析讨论班 | 32 | 1 | 1、2 | 讨论班 | 032 | 
  
   | 03212617 |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讨论班 | 32 | 1 | 1 | 讲授讨论 | 032 | 
  
   | 03212614 | 机器人高级技术 | 32 | 2 | 1 | 讲授讨论 | 032 | 
  
   | 03212615 | 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的非线性控制 | 32 | 2 | 1 | 讲授 | 032 | 
  
   | 03212621 | 移动机器人非线性控制 | 32 | 2 | 2 | 讲授 | 032 | 
  
   | 03211622 | 鲁棒控制理论基础(隔年开) | 32 | 2 | 2 | 讲授 | 032 | 
  
   | 03212609 | 泛函分析基础 | 48 | 3 | 2 | 讲授 | 032 | 
  
   | 03212616 | 机器人视觉控制 | 32 | 2 | 2 | 讲授 | 032 | 
  
   | 03212620 | 生物启发计算 | 32 | 2 | 1 | 讲授 | 032 | 
 
五、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及科学研究要求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系统设计、或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满足学校规定的统一要求,学位论文达到10万字以上。